(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二十八日電)「孩子看到風車,總想吹動它,這就是活動前進的動力」。紙風車兒童劇團團長任建誠說,「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」提出以募款方式到台灣各鄉鎮演出,讓偏遠地區的小朋友都可以看到兒童劇,自2007年初的第一場到即將演出的一百一十四場,目前只達三分之一目標,仍有信心持續。
活動的緣起於自稱「老文藝人士」的吳念真、柯一正、林錦昌、李永豐等人的聚會閒聊。2006年底續邀集心理學家吳靜吉、作家小野、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、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董事長白崇亮、台北藝術大學校長朱宗慶、中央通訊社董事長蘇正平、國語日報總編輯馮季眉等數十人共同擔任發起人。
他們共同的想法是:每位發起人,以牽手奉獻為初始,慢慢化解政治上的「顏色」,互相照見生命的熱情,發起人如此,參與的大眾也慢慢如此。他們定位這個行動不是公益活動,也不是慈善事業,而是一個文化行動,背後的政治目的是去除政治化。
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指出,台灣是有城鄉差距的,隨著城市的蓬勃發展,台灣的城鄉差距愈來愈大。對於這樣的結果,會讓很多成長在鄉村部落裡的孩子,因為環境的因素漸漸喪失接觸藝術的機會。
因此發起這項活動,希望喚起多數人的童年記憶與鄉愁,一起投入「兒童藝術工程」第一哩路的鋪設,並以實際行動來滿足台灣各鄉鎮孩童對藝術和戲劇的需求和想望。
活動初始即設定所有演出不申請政府補助經費,避免不必要的政治紛爭;來自企業界的支持、更喚起大眾的參與,不論是捐款、義工、當地的表演,大眾的參與比龐大的捐款更有意義。
經過一年四個月的努力,即將演出的是高雄縣那瑪夏鄉第一百零一個鄉鎮的演出。三月初結束台北縣蘆洲市第一百場的演出後,活動發起人之一的圓神出版社發行人簡志忠出版了「紙風車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─孩子的第一哩路」活動專書,並將此書版稅全數捐入活動使用。
任建誠說,捐款單上可以指定演出地點和時間,普遍都是寫著:「從最偏遠的地方開始」。於是團員們開始披星戴月的上山下海;阿里山上與山嵐共舞巨龍、尖石鄉內與颱風賽跑、馬祖、連江、金門的戰地戲台、雪霸公園裡在大雨泥濘中的歡笑、觀音鄉的蓮花田舞台、南投集集與地震的印記雋刻不同的回憶等,這些點滴雖辛苦卻更教人感動。
每一場都是淚水和汗水交織相飆流,三月初在蘆洲成功國小演出了第一百場,與第一場的阿里山煙火閃耀中的孩童笑顏一樣鮮明難忘,如同發起人之一的吳念真說:「是那些九千五、六百個認捐團體和個人,是這些團體和陌生的朋友讓我們完全相信:這是真的,在台灣的各個角落都有人覺得總有一件事我們可以做得到。」
自己也是孩子的爸的李永豐表示,凝聚孩子的笑容是父母的想望,而「紙風車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」則是凝聚大人們對孩子的心意。活動開跑至今捐款已累積新台幣六千五百多萬元,有二十萬個孩子看過表演;看到孩子眼神所流露的滿足或是笑容、滿場開心的笑叫,足以讓演員及工作人員們在謝幕之後流下感動的眼淚。
李永豐說,活動持續進行,這次達百場藉著專書出版做了回顧,今年仍然要完成一百場演出的目標,活動還有三分之二的路程要走、還要迎接第兩百鄉鎮的到來、還要收集不同地方的感動,及製造白色髮蒼蒼時講述給孩子們的真實故事。「總有一些事,我們可以做得到」,或許簡單,卻能造就不凡的夢想。970428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80428/5/y4c2.html